“已经成立十年的公司肯定仍处于创业阶段,需要不断创新。” 北京东方般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裁刘应奎说。这位来自东北的人以自己的本科学历创立了自己的公司,他仍然保留着一点“学生式”的自豪感和冲动。 他的目标是将公司开设为“百年老店”。 刘应奎于1995年考入东北大学计算机科学系。他于1998年正式成立公司,并于2001年成立了分公司。
在年度创新中,刘应奎认为收益是巨大的。 其一是通过科学技术协会的各种活动,许多成绩并不一定是杰出的,但是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学生将在将来成为自己业务的骨干; 第二是击败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 迄今为止,公司的核心成员仍然是学生会的许多“常任成员”。
让刘应奎真正踏上创业之路的“保险丝”是1998年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竞赛。由他领导的团队计划使用半年以上 在指定平台上开发一套软件。
开发环境非常困难。 刘英奎和他的同学借用了IBM中心的一角,以“窃听”编程时的IBM培训。 最后,刘应奎团队的工作获得了国家一等奖。
在参加比赛的过程中,刘应奎一方面感受到了先进技术的魅力,另一方面对诸如国际公司这样的国际公司的企业理念和创业故事产生了兴趣。 IBM。 从比赛回来后,刘应奎决定成立一家公司,以进一步发展自己的参赛作品。
创业的初期非常困难。 刘应奎和他的同学们还挨家挨户地促进销售。 当时,他们正赶上中国的互联网动荡,而从事技术工程的“微网络”公司恰逢其时。 到1999年底,他们的收入已超过100万元人民币。
创业永远不会顺利。 1999年,刘应奎断定,网络和通讯方式相结合的新模式必将改变传统的商业模式,同时可以带动企业发展。来更多好处。 因此,他开发了基于手机号码的邮件系统“ e Netcom”。 但是,由于缺乏市场运作经验和足够的资金,该公司的资金流动迅速成为问题,该项目失败了。
好的产品未能打开市场使刘英奎感到难过,但他并没有保持沉默。 2000年,网站建设如火如荼。 刘应奎及其团队还开发了一套用于网站建设的工具和数据库统计分析系统。 该项目还获得了2000年“挑战杯”一等奖。 这时,刘应奎开始在北京开展业务,以获得更大的发展平台。 但是,由于互联网泡沫破裂和缺乏业务经验,刘应奎的公司又遭受了一次失败,新产品宣布放弃。
但是,失败仍然没有使刘应奎的创业团队破裂。 “年轻是最大的资本,我们可以承受损失。我们有良好的态度,知道开办企业无法充分利用它。我们还知道我们遭受了财务损失,因此我们使用了 是时候系统地学习金融知识了。” 刘应奎说,在公司不景气的时候,他几乎自己修过所有的MBA课程,他对初创企业必须创新的真相有更深刻的了解。
经过近十年的自谋职业,刘应奎对当今的大学生创业有很多想法:“对大学生来说,选择创业是一件好事,但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创业。 对于那些适合企业家的人,他们必须首先具有强大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否则请不要轻易尝试。“
对于更多的品牌特许经营项目, 请点击输入:Http://item.959.cn/